首页 国内 走向我们的小康生活:“红色文化”带动“绿色经济”

走向我们的小康生活:“红色文化”带动“绿色经济”

向我们的小康生活迈进:“红色文化”带动“绿色经济” 河北省已经打下了良好的红绿“两证”来帮助脱贫 [走向小康]“红色文化”推动“绿色经济” 工人日报-中国工业网…

向我们的小康生活迈进:“红色文化”带动“绿色经济”

河北省已经打下了良好的红绿“两证”来帮助脱贫

[走向小康]“红色文化”推动“绿色经济”

工人日报-中国工业网记者李玉林张资凯刘兵

河北省平山县李家庄村,三面环水,四面环山,村里散落着许多太行风情的小农舍。

从村庄西端绿荫覆盖的木制长廊慢慢走两分钟,然后爬上楼梯。顾勇建立的农舍就在拐角处。院子里,斑驳的树影下,红花绿草,摇椅轻轻摇摆,很舒服。

顾永社将这座农舍租给了一家公司,年租金为3.5万元。这所农舍的租金收入只是顾永社家庭年收入的一小部分。

“红色文化”和青山绿水帮助身患残疾的顾永社摆脱了贫困,过上了美好的生活。

玩“红色”和“绿色”牌

河北省平山以其革命圣地西柏坡而闻名。李家庄村位于平山县岗南镇,距解放战争时期中央统战部所在地西柏坡18公里。

几年前,李家庄村还是一个贫穷的山村。交通不便,土地基本上是山坡,食物几乎不能自给自足,年轻人纷纷外出工作,只有老人和孩子留在村里。

随着红色旅游的兴起,平山打出了“红”和“绿”两张牌,老百姓的腰包鼓了起来。

8月20日,在位于李家庄村统战大道11号的“福裕雅舍”里,顾永社笑着向记者介绍:“这是我的第二个农舍,东、西厢房都是政府修缮的。”

顾永社67岁。他年轻的时候,右手残疾。过去,一个靠务农为生的家庭年收入超过1万元。2016年,顾永善投资4万多元建造了一座农舍。2017年,他转让了土地,全家人都在农家院忙碌。

“我早就摆脱了贫困,现在我正在管理一个小康社会。”顾永社笑着说,土地转让、水库移民补贴和两栋农房每年10多万元的收入让他觉得生活“很舒服”。

李家庄村第一书记侯告诉记者,村里整合了闲置的农家乐,按照“一户一设计、一户一特色”的原则开发经营农家乐。目前,有10家与企业专业合作的精品宅院,农民每年可获得3 ~ 7万元的分红。在红色旅游业的带动下,李家庄村9户贫困家庭全部脱贫。2019年,全村人均纯收入达到2.5万元。

红色旅游与绿色生态的融合

2019年10月14日,“红色旅游+绿色经济”石家庄红色旅游发展高峰论坛在正定召开。石家庄红色文化游连接了西柏坡中央委员会旧址、李家庄美丽乡村、塔元庄历史博物馆等红色文化旅游资源。如今,石家庄呈现出红色旅游与绿色生态融合的新趋势。

石家庄市正定县塔元庄村是河北省红色旅游基地和党建基地。塔元庄村按照农业产业化、养老市场化、旅游标准化的部署,以农村振兴为主线,依托通福集团成熟的销售网络和知名商标,努力打造集科研、教育、休闲、医疗为一体的高标准农村振兴示范工程。

项目建成后,不仅将带动当地农民增收致富,还将连接正定县南白店村站、平安野生槐树林等乡村旅游景点,促进滹沱河沿岸及河北大道周边塔源村乡村旅游业的快速发展,促进就业和消费。

“红色文化”辐射的“绿色经济”让越来越多的村民过上了小康生活。

8月21日,当记者来到正定县向同村时,村民们正在向同村股份经济合作社的种植大棚旁包装新收获的甜瓜。“在这个发展甜瓜产业的村子里,我可以去我家门口打工,每月收入超过2000元,还有土地转让和收入。”一位村民说。

如今,香同村坚持“走出去,请进来”,探索出一条适合本村发展的农业产业化、高端设施和项目谈判之路,建设村集体经济农业产业园,全面推进高端设施农业示范园区项目。仅今年上半年,一期和二期项目的销售收入就达到275万元,预计全年村集体收入将增加30万元。

屏山县南文都村几年前还是一个贫穷落后的山村。现在,村里已经从石家庄引进了许多企业与村集体合作,在村里种植了400多亩葡萄,每年的葡萄种植和加工收入都超过1000万元。每年从农村和周边村庄吸收1万多名劳动力就业,人均收入约5000元。

本文来自网络,不代表明天新闻网立场。转载请注明出处: http://www.mtxww.com/12924.html
上一篇
下一篇

为您推荐

返回顶部